其它
以精细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
2015-08-30 09:55  浏览:1439
   http://www.xihaoke.com
根据组织安排,我在黄浦建交委进行挂职培训。

  一个月的学习调研,让我深深感到黄浦区作为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、上海市政治文化中心和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,高度重视城市的精细化管理,其领先的管理理念、完善的管理机制、多元的管理模式,以及建立在网格化基础上的专业化、精细化、科学化的创新实践,都值得义乌学习借鉴。

  当前,义乌正在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,面对由商贸名城向国际商贸城市、“百万人口大城市”嬗变的城市转型的崭新要求,学习、借鉴黄浦区的城市管理经验,无疑可以借他山之石,攻己之玉。

  一、黄浦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创新经验

  上海市委、市政府明确要求,黄浦区作为上海经济、行政和文化中心所在地,要建设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,争当上海“创新驱动、转型发展”的排头兵,成为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的标杆。围绕这一目标,黄浦区在城市管理上旗帜鲜明地提出“打造区域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排头兵”,把世博会期间的有效措施转化为常态管理,坚持以常态保长效,通过强化网格化功能,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、精细化,管理效能持续提升;坚持以创新促转变,通过源头治理、疏堵结合、多管齐下,难点顽症持续突破;坚持以精细铸精品,强化重点区域和重要部位管理,城区形象持续改善。城市管理、城管执法、市容环境满意度和市政市容等各项工作在上海市考核中名列前茅。

  总结黄浦区的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经验和特色做法,主要有以下六点:

  1.联动式的组织体系

  为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,黄浦区构建了一个区街联手、部门联动、社会联建的组织体系。

  区街联手:成立区和街道两级层面的市政市容管理联席会议,建立“1+10+189”(“1”为区市政市容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,“10”为10个街道,“189”为189个居委会)的三级网格化管理平台,通过“条履职、块协调”,实现统筹全覆盖。区级层面,做强做实区市政市容管理联席会议,充分发挥“总检查、总协调、总督办”的作用;街道层面,有效整合区域管理、执法、作业力量,做好对辖区内市容环境管理的组织、协调和落实,推动“运转实体化、机制规范化、考核制度化”。

  部门联动:在联合巡查、联手督察、联勤处置“三联”管理模式的基础上,大力推进公安、城管、工商、文化、市容、建交委等部门的专项整治和联合执法,变“强制性、突击性”整治为“制度化、常态化”管理,变“简单式、冲击式”整治为“责任制、精细化”管理,推动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,提升了管理效能。

  社会联建:探索建立公众参与机制,让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群众了解、支持并参与城区管理,促进政府、企业和社会的主动、联动和互动。

  2.网格化的管理平台

  黄浦区坚持以科技手段加强城市管理,借鉴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管理的先进经验,建构了一个“及时发现、快速处置、解决有效、监督有力”的城市数字化网格管理平台,并推动城市网格化管理、市政市容数字化监管与创新社会管理、强化综合治理相结合,全面提升了城市科学管理的水平。目前,黄浦区立足于不断提升网格化管理的科技含量,全面整合信息平台,优化平台功能,拓展管理领域,力求从“单一发现问题”向“发现问题、协同分析问题、协同解决问题”转变;在操作上立足于“精、简、快”,进一步规范“受理、派遣、处置、结案”等工作流程,做到“全覆盖、快处置、衔接好”。同时,拓展网格功能,重点做好“12345”市民服务热线工作,与市级平台密切对接,扩展三级承办单位范围,全面规范来电接听、转送、办理、回访等程序,做到“先行回复,限时办理”,确保工单接得了、转得下、办得好、回得来,不断完善、提升办理水平和质量。

  3.差别化的管理机制

  鉴于黄浦区“两元结构”突出的实际,把实行分类、差别化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基础,全面加强重点路段、重点环节、重点区域的管理,切实提高管控能力和环境水平。一是开展“3+2+1”差别化道路创建活动。按照重点、管控、面上区域设立从高到低相应的统一管理标准,分“一类道路”、“二类道路”、“三类道路”设立禁止区、严管区、控制区,进行差别化管理。一类道路以创建市政市容示范道路为重点;二类道路重点围绕主要道路周边的次重要道路,按照“市容秩序好,道路养护好、地面保洁好”的“三好”标准予以提升。在此基础上,将创建范围逐步延伸至菜场集市周边等薄弱区域,加强三类道路的市容保障工作,以此全面提升全区的市容环境水平。二是实施景观区域特色化打造工程。对外滩风景区、人民广场地区、新天地地区、南京路步行街地区、豫园地区、田子坊地区等6个重点景观区域,以“品质、特色”为目标,坚持功能导向和问题导向,在“管理求精细、执法求精准、服务求精心、成效求精品”上下功夫,从细节、细致、细微入手,进一步夯实基础,提升品质,保持特色,做到“擦亮窗口、扮靓名片”。

  4.第三方的测评监管

  近几年,黄浦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,对市政市容环境管理全面推行第三方测评。邀请专业机构,每个月对全区1291条道路、五类特定区域(指23座集市菜场内部及出入口周边、76个轨交站点出入口周边、109个学校出入口周边、35个医院出入口周边及45个居住小区内部及出入口周边),按不同时段和频次实施全数普查。测评内容为三块:一是区域考评,主要指标为设摊管控减量、跨门管控减量、“456”道路实效(指每个区域创建4条示范道路、5条规范道路、6条难点道路,并按创建和整治达标率计算)、特定区域实效达标、紧逼督办媒体曝光整改反馈、信息上报难点治理等;二是专项考评,主要对“456”道路创建整治、五类特定区域治理、设摊控制点道路管理、重点地区道路及主要道路保障等进行考评;三是条线考评,考评对象为区建交委、区城管执法大队、区绿化市容局、公安、道管办等单位,其得分根据各管理项目实效评分得出。以第三方测评和网格中心考评结果为依据,对全区各街道辖区、重点地区、主要道路及各处置单位工作情况进行公示排名。通过第三方测评,科学合理分析市容环境的顽症、难点形成的背景,并坚持“季点评、双月讲评、月通气”制度,分管副区长亲自讲评,督促落实,推动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。

  5.自律型的治理基础

  黄浦区将门责管理作为城市市容管理的核心工作来抓,大力倡导“我的门前我清洁、我的岗位我尽责、我的区域我落实”的理念,全面推进门责自律管理机制。2014年,黄浦区在过去实行“门前三包”(保洁、保绿、保秩序)的基础上,制订了《加强沿街市容环境门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由城管中队、市容管理所、工商所一道,对沿街商家设立“一店一卡一档”信息库和门前责任制诚信档案,重点开展门前责任制“365”联建活动,“3”即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;“6”即由区联办与门责单位签订一份责任书,向门责单位发放一块创建标识、一套清洁工具,门责单位落实一名门责管理员、每周组织一次门前大扫除、每月参加一次大型“环境清洁日”活动;“5”即目标共定、巡访共查、责任共担、整改共纠、成果共享。通过明确门责管理任务,进一步强化商家店家的自律意识,营造“政府主导、部门合作、社会支持、市民参与”的良好氛围,为促进城市精细化、常态化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
  6.应急性的保障体系

  在重大活动保障方面,对新年零点倒计时、元宵灯会、旅游节开幕式等重大活动,完善需求导向的市政市容保障机制,牵头进行城管执法、安全秩序、环卫保洁、市政养护等全方位的工作保障。在重要节庆保障方面,针对节假日特别是国庆、五一等重要节假日,建立客流导向的市容保障机制,特别是各重点地区根据客流变化,及时调整管理、执法、作业力量,确保在大客流乃至超大客流的情况下环境整洁、市容有序、秩序安稳。在重大项目保障方面,如对动迁地块、重点商业楼宇及周边区域,制订周密且个性化的整治方案,全面整治市容环境,力求做到精品楼宇与优美环境相匹配,为稳增长积极贡献力量。

  二、学习黄浦区经验,加快推进义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

  义乌作为一座伴随着改革开放快速崛起的新兴城市,在城市管理方面所面临的现实背景、基础条件、工作环境、机制体制、主体对象,都与黄浦区有较大差距。但黄浦区以精细化、数字化、专业化为特征的城市管理实践,无论是工作理念、管理模式,还是工作机制、运作方式,都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。

  1.推进城市管理的精细化,要以先进化理念为牵引

 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。只有登高望远,跳出义乌看义乌,才能加快推动我市城市转型和城市管理的现代化。当前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现代城市日趋繁复和系统,精细化管理越来越成为城市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客观要求。借鉴黄浦区城市管理的成功经验,迫切需要我们树立四种理念:管理主体上,要更加突出公众参与。城市管理绝不是政府一家的事,而是社会共同事务的治理。要开展全方位、多层次的宣传教育和“城市是我家,美化靠大家”等各类实践教育活动,强化群众的责任意识、参与意识。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公民企业参与城市管理,做到政府监控、市场调节、公民参与三管齐下,实现政府、市场、社会的良性互动。管理理念上,要更加突出以人为本。管理只是手段,服务才是目的。要把加强城市管理与改善民生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紧密结合起来,在改善市容环境、治理无序设摊、跨门营业、违法搭建等难点顽症时,必须做到“人性执法”、“有情操作”,把破解难题和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,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城市管理带来的实惠。管理模式上,要更加突出源头治理。改变简单地以“执法”代替“管理”的做法,做到“管理先行,执法在后”。对城市管理中的问题,各部门既要依照职能做好前置管理,更要研究问题产生的根源,并从制度上消除问题产生的条件,从而减少城市管理中的矛盾和冲突,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平稳性。管理效果上,要更加突出长效管理。把功夫下在建立、完善和落实规范、稳定、配套的制度体系上,推动城市管理决策、计划、组织、指挥、协调、控制等各个过程的协同高效,同时注重管理手段的创新和管理细节的优化,不断提高精细化水平,确保其能发挥预期的效能和作用。

  2.推进城市管理的精细化,要以网格化平台为支撑

  利用信息化手段,强化快速反应机制,是推动各类问题及时发现、快速处置、有效解决,推进城市管理、作业、执法、服务、监督各个环节进一步精细化、规范化、制度化、常态化的重要一环。结合我市实际,要总结佛堂、北苑网格化管理试点经验,进一步做实、做细网格。一是完善组织体系。在市级层面,按照“顶层设计、统一规划,资源共享、业务协同,条包块管、重心下沉,权责清晰、运行有序”的思路,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办公室和网格化管理中心整二为一,成立全市数字化城市(网格化)管理监督指挥中心,负责全市面上工作的统筹协调、资源整合、监督考核;在镇街层面,建立镇街网格化管理中心,由主要领导领衔,镇街相关职能科室及辖区派出所、交警、综合执法、市容卫生、市场监管、卫生监察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,负责辖区内相关工作;在工作片层面,以现有的社会管理网格为基础,成立网格化管理站,配备专门人员,负责日常专业巡查、自主处置、联动处置、案件上报、社区服务等工作。通过健全机构,切实建立“市—镇街”两级指挥平台和“市—镇街—工作片管理站”三级网格化管理构架。二是规范工作流程。按照“问题发现、受理派遣、问题处置、协调督办、结案反馈”五个环节,形成处理问题的完整闭合系统。结合实际情况,运用“市级发现、市级处置;市级发现、街镇处置;镇街发现、镇街处置;镇街发现、市级处置”四种模式,分级分层运作。立足于“精、简、快”,全面规范来电接听、转送派遣、办理处置、结案、回访等工作流程,确保接得了、转得下、办得好、回得来,不断提升办理质量。三是推进科学评估。全市数字化城市(网格化)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本着“实事求是、客观公正、分类评价、体现激励”的原则,以及时接单率、及时处置率、及时结案率、实际解决率为评价内容,依据系统自动生成的客观数据,对全市各职能部门和各镇街进行评价,镇街网格化管理中心对辖区内各职能单位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评价。其结果纳入各单位年度考核。四是强化主体作用。把镇街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突出来。通过构建“条包块管、以块为主、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网格,大力推进,建立以“网格化发现、扁平化处置、信息化监管、规范化运行”为特征的城市管理新模式。

  3.推进城市管理的精细化,要以自治型管理为基础

  义乌各类专业市场、专业街遍布城区,外来人口高度集聚,物流、车流高度密集,推动城市管理的精细化,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。上世纪90年代,我市就在主城区主次干道两侧推行“门前三包”制度,近年来又开展了“三星(卫生星、秩序星、规范星)”评比活动。

  借鉴黄浦区门责自律管理的经验,下一步,一要进一步扩大工作覆盖,把“门前三包”制度逐步由主次干道向社区店面、房东和农户推进,强化群众自我保洁约束,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使门责管理达标率达到95%以上;二要进一步拓展管理内涵,从目前只负责门前环境卫生的平面管理,拓展到包括绿化、立面、店招、乱停乱放等在内的立面管理,力求做到“八个严控”:严控乱堆物,严控违规户外广告,严控乱排放污水、严控乱晾晒,严控跨门经营,严控流动商贩,严控乱涂写和严控乱搭建;并建立“一店一卡一档”信息库和门前责任制诚信档案,通过责任共担、巡访共查、整改共纠、成果共享,切实克服我市目前主次干道和广大商业街店铺前环境脏乱、无序设摊、跨门经营、乱停乱放等问题。三要进一步探索差别化管理。借鉴黄浦区差别化管理经验,可以把国际商贸城、绣湖区域、宾王商贸区、火车站、客运站等作为重点管理区域,把稠州路、城中路、化工路、丹溪路、南门街、江东路等作为重点管理道路,按照“市容整洁、道路完好、交通顺畅、秩序规范、管理有序”的标准进行提升,打造一批示范管理区域。在此基础上,探索推进“示范区、规范区、达标区”管理,并将创建范围延伸至城中村、城郊村等薄弱区域,全面提升城市环境水平。

  4.推进城市管理的精细化,要以第三方测评为监督

  无论是国外发达国家还是上海、北京等大城市管理经验都表明,引进专业机构,有利于打破、切割部门条块利益,维护工作的专业性、科学性和公正性。目前,在市政市容环境管理上,上海黄浦、静安、徐汇、浦东等11个中心城区已全面推行第三方测评。当前,我市城市管理的考评工作基本上都由机关部门组织。下一步,可从上海、杭州引进第三方专业测评机构,以7个街道和6个镇为主要范围,以“五水共治”、“三改一拆”、“四边三化”为重点,以市容环境、绿化养护、环境卫生(含河道、水域保洁)、公共设施管理(含道路、污水处理设施、路灯照明、饮用水供水设施维护和垃圾房、公厕等环卫基础设施管理)、交通管理(主要是机动车、非机动车停放)、城管执法(主要对跨门经营、乱设摊、流浪乞讨、“小五乱”等现象的整治)、群众对市容环境的满意度、群众对相关部门工作的满意度等为主要内容,强化对各镇街、各部门履行城市管理职责情况的考核,测评结果在网络、电视台和义乌商报公开通报;并制订相应的综合考核体系及奖惩办法,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。同时,继续发挥好人大、政协专项监督的作用,重点加强对“重点信访、网上议论、群众反响、领导批示、部门反馈”等五个方面问题的督办,尤其是对反复整改、反复回潮和义乌商报、电视台曝光的问题,开展专项调查、专项督查、现场督办,以此推动常态长效管理。

  5.推进城市管理的精细化,要以整体性联动为保障

  统筹全局、协调四方、指挥通畅、运行有序的组织领导,是黄浦区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经验。建设国际商贸城市和“百万人口大城市”的目标定位,使我市城市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,任务越来越重,我们有必要借鉴黄浦区以及北京、广州、杭州(分别设立了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、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、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)等大城市的经验,成立由市领导任组长、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政市容管理领导小组,加强全市的统筹协调、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工作;依托网格化这一平台,建立市、镇街、工作片、社区(居委、村委)四级工作网络,形成上下联动、齐抓共管的合力。在工作机制上,大力推进部门联动,进一步深化公安、综合执法、市场监管、住建(绿化市容)、文化、交通、环保等部门的长效联勤机制,有效整合各类执法和管理资源,做到既各司其职,又针对“谁都能管、谁都没管到位”的综合性、交叉性问题,加强协同联动,做到“统一指挥、统一行动、统一执法,分类处置”,实现由“部门性、简单式、强制性、突击性”的整治转变为“综合性、责任制、精细化、常态化”的管理。

       义乌网址导航    http://www.yiwu138.com

发表评论
0评